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详细信息

珠算心算 民族文化传承的世界“非遗”——走近上海市珠算心算协会

2015/11/5 12:30:14   网站:http://www.shzxs.org  来源:上海市珠算心算协会


  201579日,解放日报专版报道“关于公布第五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公告”,由上海市珠算心算协会申报的珠算项目被列入其中。在新入选的41项和扩展的16项名录中,珠算项目是第五批非遗项目申报单位中仅有的4家市级社会组织之一。


  也许现在能够看到运用珠算的地方很少很少,在小编的记忆中,也就只是在某些银行柜台还能看到柜员在使用这个运算工具,即使在上学时也曾学习过,但其算法已经忘掉了七七八。而心算这一技能,估计和大多数人一样也仅仅停留在最简单基础的一则运算。如何将这珠算心算这样可能被很多人视为有些“古老”的运算技能传承下去,上海市珠算心算协会将之视为协会的使命。

  上海市珠算协会成立于1980年,于2004年更名为上海市珠算心算协会。协会以弘扬中华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宗旨,创新发展,服务社会,走出一条新路。


开拓创新
协会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

  20世纪90年代以前,珠协挂靠银行,并依靠财政、金融、商贸、交通等各企事业理事单位的合作支持,发挥珠算的计算功能,为经济建设服务,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均取得显著成绩。

  但随着科技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普及和迅猛发展,协会自身生存和发展空间受到极大威胁。协会在此困境下,勇于挑战、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成功地实施了战略转移,从而实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两大转变:在体制上由企事业单位组合型转向由珠算界、教育界联手,坚持理论为基础、科研为指导的科教办学型,创建了珠算心算的新学科;在经营上由财政补贴、社会资助走上了的自力更生、自主发展道路,建立了“协会—学校—经营部”三位一体的机制。这是协会结合自身功能的优势,建立了来自社会、又直接服务于社会的良性循环机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自主活动、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一种模式。

  事实证明,协会实施战略转移是正确的、及时的,这是上海市珠算心算协会新形势下具有鲜明社会形象、又充满活力的一种办会模式。


传承发展
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由协会和华东师范大学数学教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弘扬中华珠算文化”专题研讨会成功召开。全体与会代表通过了“遵循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方向,大力弘扬中华珠算文化”的主题文件,其中指出“珠算是中华传统数学文化的瑰宝,是一项影响深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把对珠算的认识从技术操作层面提升到文化层面,由此开启了由中国珠算心算协会牵头的中国珠算申遗之路。

  2008年珠算被列入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学计算的知识和实践,是中华传统数学文化的瑰宝。珠算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它既是古老的又是年青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珠算已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文明。

  同年,协会与华师大学数学教育研究所主办了“珠算心算教学研讨会”,全国各地和海外珠算组织的19个省市45个地区的珠算界、数学界、教育界专家及教师等230余位代表与会,反映出“珠算心算与数学教育相结合”已是主流,这一趋势意义重大,说明珠算心算教育走向了普及,反映了我国珠算事业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201312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410月,正逢珠算世界申遗成功作周年之庆,协会和华东师范大学又联合举办“第二届弘扬珠算文化专题研讨会”,与会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及有识之士与会。与会的200余位代表一致认为,珠算这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已由民族走向世界迈出了新的步伐,显示了其恒久的生命力。将珠算这一中华传统文化世代相传、发扬光大,需要把握方向,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的高度,联合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深化珠算内涵,走进大众教育,繁荣珠算学术,大力开创珠算文化的新局面。

  与会代表对新的历史时期珠算心算的计算功能、启智功能、教育功能、开发多元智能的功能以及智障、视障儿童缺陷补偿的功能进行了研讨和交流,抓住了拓展珠算的社会文化功能,广泛的进入人们的现代生活方向。

  2015年,为了更好地推进珠算的理论研究与推广普及,在上海市科协的指导和支持下,上海市珠算心算协会作为申报单位向上海市文化局提交了将珠算纳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书,并与同年7月被正式列入第五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与时俱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弘扬一样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顺应时势,改革创新,在实际中运用、普及。20111023日,上海珠算心算协会和台湾省商业会珠算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弘扬中华珠算文化——海峡两岸珠心算活动展示大会”,正式提出了珠算心算与终身学习的主旨,把珠算心算推向了终身学习的高度。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其意义深远。终身学习的含义一方面是从幼儿学珠算心算到老年,珠算心算可以伴随终身,一生受益;另一方面,在人生任何一个年龄段都可以参加到学习珠算心算的行列中来,知识价值取向不同。

    以开发智力为目标的幼儿珠心算教学的普及。协会于2006年、2008年先后创立了自主办学的两个教学点——福州路教学点和碧云教学点,又先后于2011年、2013年增设了高桥和闸北教学点。珠心算教学有了自己的实践基地,同时开发并完善了体现教育理念、适应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条件的珠心算教材和相应的配套资料。

    以与数学教育结合,提升数学能力为目的小学珠心算校本课程的开发。“珠算纳入小学数学课程”是继2006年“弘扬中华珠算文化”会议后,协会一直在努力争取的工作,这是有关于珠算文化教育的大事。张奠宙、黄建弘、陆萍联名以“珠算:不该遗忘的角落”为题向国家课程标准制定小组提交了建议。2010年上海版的数学教材中出现了算盘,用于多位数的认识。2011年国家教委在《全日制义务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又重新提到了珠算。虽然目前珠算计算还不能进入小学数学课程,但珠心算作为校本课程已可以进入小学。

    以生活珠心算为载体,培养特殊儿童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教学实验的创新发展。加强推动智障儿童珠心算科研工作的力度,这是体现珠心算开发脑潜能的一个重要实践基地;也是向各界宣传的一个窗口;更是关注弱势群体,倡导和谐社会的一个缩影。董李凤美辅读学校的珠心算课程开发也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教材。在2014年协会和市残联“阳光之家”指导中心合作开展的“生活珠心算课程开发”中,学校还承担了课程开发、培训和教研的任务。继在长宁、徐汇两个区试点阳光之家智障人士珠算心算教学活动之后,2015年协会为5个区的60多名教员提供了专业培训,将“生活珠心算”的项目推广到了5个区17个阳光之家中。

    以弘扬民族文化为目的的“寻根中华——华裔学生夏令营”活动的深化。2007年起,协会承担了由国务院侨办主办,上海市政府侨办承办的“寻根中国相约上海——海外华裔青少年汉语和中华文化夏令营”项目中的珠算心算教学的任务。它对于增进海外华裔青少年学习中国语言文化、了解祖国和祖籍国的历史与现状、保持华裔青少年民族特性及促进海内外青少年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促进财经类学生专业技能发展和培养财会人员综合素质为目的大中专院校珠算心算课程的启动。珠算有助于提高财经、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2015年协会承办了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六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的“珠算”项目。该大赛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市民办教育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每两年一届,已连续举办了五届。今年第六届又恢复了前二届停办的珠算比赛项目。这对珠算文化在今天信息时代的继续发展,提高职业院校对珠算文化的重视程度,激发学生勤学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发扬创新精神都有着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以益智健脑为目的的老年珠算心算活动在街镇和社区学校的推广。2010年初,协会在徐汇区华泾镇政府的支持下,开始“老年珠心算健脑活动”的尝试,是上海最早探索“珠算心算健脑作用”的特色活动。此项活动受到了老年朋友的欢迎,既丰富了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发挥了健脑作用,同时也给社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首次尝试取得明显的效果基础上,该项课程得到了徐汇区社区教育领导和上海市终身教育学习办公室的重视,2015年立项为市教科院社区教育的重点课程项目。此项活动已形成了从居委宣传巡讲、社区学校办学、到成为敬老院的“养教结合”课程之一,及珠算益智俱乐部活动等多元化的活动平台,本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终身学习的理念,发挥老年人益智健脑的作用,体现老少同乐、家庭和谐的价值,是协会探索服务社会的一个新亮点。

  协会编写的《老年珠心算健脑活动教材》已列入徐汇区社区教育的区本教材。同时一系列的教学资源也已在同步开发建设。2014年在市科协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协会成立了“上海市珠算心算协会华泾镇会员驿站”网站和“华泾玉盘”的微信公众平台,为更好的推广此项活动搭建了信息化平台。2014年东方卫视《大爱东方》栏目组以《老算盘的新故事》纪录片形式介绍了这一老年珠心算健脑活动。


相关新闻: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66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