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详细信息

从中国珠算发展的战略高度思考珠心算选手培训

2017/6/23 14:01:11   http://www.shzxs.org  来源:上海市珠算心算协会   阅读:1538人次

从中国珠算发展的战略高度思考珠心算选手培训

军事经济学院  王卫达


作为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中国珠算,保护、传承与发展将是它永恒的主题,如何在高科技信息化时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世界挑战,让这一活态文化“活”起来,乃是中国珠算内在的必然的需求。从中国珠算的算具、算史、算理、算法到实际应用,这一系列的内容必须紧紧围绕一个字——“活”,什么是“活”,怎么“活”,那就是应用、创新,这样才能保证中国珠算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发展。只有将中国珠算的知识转化为人类技能,服务于生活、服务于学习与工作,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各个领域,才是真正的传承与发展。珠算的高度发展,使珠算升华为珠心算,在各个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尤其是珠心算选手的培训更是贡献卓著,有力推动着中国珠算向前迈进,领航中国珠算发展。

一、理解珠心算选手培训的实际意义——诠释珠算,引领发展

(一)体现中国珠算的重要价值

   一种遗产的传承必须要有一种可以让人心服的东西,才能体现其价值所在。珠心算选手们的心算能力有目共睹,从历届全国和世界的珠心算比赛中就可以看到,他们的计算水平充分体现出中国珠算的重要价值。有了高超的心算本领,不用说平时的生活中十分便利,就是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从事金融行业的,更能显示其作用,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哪怕不是从事这些工作的,凡是作为珠心算选手培养出来的学生记忆、思维、注意等能力都超乎寻常,用于特殊领域都有其独特的优势。这是一般珠心算学生无法达到的。作为珠心算选手往往经过严格、规范的培训,他们所表现出严谨、求实、高效的作风与品质是一般学生无法拥有的。

(二)展示中国珠算的无限魅力

   珠心算选手通常具有高超的算技,有一目十行,甚至一目到底的本领,几位甚至上十位数加减乘除,题目一出便张口出得数,还能开平方、立方及高次方的运算,这是其它计算所无法比拟的。当你第一次看到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瞬间心算出多位数的加减题时,你会觉得不可思议,情不自禁地鼓掌欢呼。魔术般的心算让人不该相信!1992年我国的珠心算选手应邀出访美国旧金山、华盛顿、纽约等地表演中国珠心算,轰动全美,多种媒体竞相报道,“天才少年”、“中国神算”,远不亚于中国功夫。作为选手培训的儿童他们都具有这样的本领,这并不是他们本身的优秀基因,而是中国珠算的先天优势。通过珠心算选手将中国珠算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们深深地记住“珠心算”的名字,彰显出中国珠算强大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三)见证中国珠算的发展历程

   从我国的珠心算发展历史看,我国珠算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珠心算普及教育的发展,都是从珠心算选手培训开始的,无论是山西的珠心算、还是吉林的珠心算,以及浙江的珠心算,包括全国其它地方都有一个共性,从课外的选手培养开始到大面积的普及。山西的贾迎芳、张淑萍,吉林的池明子、朴胜哲,到浙江的陈燕燕、沈洋等一大批珠心算优秀选手,他们都是珠心算选手培训的产物,有了他们才有了大面积的珠心算尝试。我们不能忘记这些选手们对中国珠算所作出的贡献!他们见证了中国珠算发展的历程。

(四)验证中国珠算的研究成果

一种算法的好与不好,不只是理论上论证,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珠算在无数珠算先辈、有识之士的积极探索下不断完善、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算法繁多,丰富多彩,有简单的、繁琐的、通用的、专用的,琳琅满目。这些算法必须用于实践才能得出可行还是不可行的结论。我们不能拿所有人或绝大部分人去进行珠心算实验,只能通过个别、少部分进行,探索珠心算教学教育规律,逐步扩大珠心算实验。比如,我国最早用于珠算比赛的加减算一目三行、一目五行法,那是选手们实践结果是可行的,后来用于普及教学之中。珠心算也是一样,最早也是珠心算选手们的专利,后来才逐渐普及推广、更深入的实验,具有共性、普遍性。可见,选手们的提高与大面积推广的普及并不是完全隔离的,提高是少数人,而这恰恰体现了他们的奉献精神。现在珠心算之所以能普及,那是基于原有这些珠心算选手们的奉献,使得人们积极将珠心算用于普及产生欲望,带来希望。提高产生神奇、轰动效应,普及产生社会价值,对提升人类整体素质产生积极作用与影响。因而珠心算选手们是珠心算的先行者、探索者,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为他们喝彩,向他们致敬!他们首先验证了中国珠算的研究成果。

二、遵循珠心算选手培训的基本要求——扎根普及,谋求全面

(一)立足于珠心算普及教学

中国珠算是世界性的文化,立足中国、辐射全球是中国珠算的历史使命和最终目标。普及是永远不变的真理。只有普及才能使更多人受益于珠心算,才能使中国珠算生生不息,象不灭的灯火照亮全世界,打遍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从亚洲到欧洲,从欧洲到美洲,从美洲到非洲,传遍五大洲四大洋,不同种族、不同肤色都在学习中国珠算,不由自主地传播着中国文化。为促进珠算的繁荣,需要进行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而珠心算技术间的动态交流是最为直观的。挑选出来代表一个地区、国家参加交流的学生他们都是珠心算选手,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荣誉和目标,期待有出色的表现,通过珠心算比赛这一平台,切磋技艺,推动整个珠心算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促进珠心算的普及。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众多珠心算孩子中选拔出具有天赋和自信、坚持品质的孩子作为珠心算选手进行培训,其效果事半功倍。基数越宽,选择的余地越大,成功的概率则越高。

   (二)关注珠心算选手全面发展

   通过培训成为珠心算选手,参与各种珠心算竞技和展示,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展现的是珠心算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如同奥林匹克体育运动一样。而为了这一精神去放弃其它的学习,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成绩、名次、荣誉,牺牲其它,使他们成为计算的奴隶,成为珠心算的反面教材,这是珠心算教育的悲哀!且这样的选手往往缺乏悟性,以致缺乏理性的判断和透彻的理解。悟性不是天生的,它来自于生活、知识的积累。多参加各类有意义的活动,多看些有益的书籍,有利于全面提高选手们的悟性和综合素质。对于每一位选手来说,在保证正常的上课时间、完成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前提下,参加珠心算选手的培训对其成长、成才、成功很有帮助,否则会遗憾终身!全国乃至世界上的优秀选手,他们都是全面发展的典范。据了解及相关报道,全国珠心算纪录创造和保持者朱庆瑛经济管理学硕士毕业,陈冉冉民商法学硕士毕业,徐美多大学本科二年级在读。又如全日本珠算大赛连续两年获得冠军的日本千叶县流山市年仅23岁的女孩堀内祥加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

三、把握珠心算选手培训的操作原则——严格求实,强化规范

要体现珠心算选手培训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对中国珠算的贡献与价值,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培训全过程,严密组织,严格要求,科学规范。

(一)定点定量

   珠心算选手培训应固定地点,明确培训时间,规定每周活动的次数和每次活动的时间,按培训计划开展活动。通常每周活动35次,每次活动时间不超过1个半小时。可按照选手的实际情况确定训练共同科目,如加减听珠算、听心算等;分散科目,如看心算等。同时规定题目的数量,要求各自按最快的速度完成,并对错题进行订正。完成所有的训练科目后自行结束,这样便于调动选手训练的积极性,有利于优秀选手脱颖而出。

(二)注重质效

   从训练课开始到结束,教练始终要与选手在一起,要求选手不迟到,教练首先必须做到。每一次训练课,教练要对选手的训练情况作一记录,如规定时间内完成的题量、内容、对题数等,以便小结、分析、研究与改进。并注意每个科目之间的衔接,通常训练520分钟后需要休息510分钟,做些与看毫无关联的简短活动,如跳绳、打乒乓球等;或听、看交替训练,减少选手的疲劳程度,使选手们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训练。从训练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主次分明,着眼于基本功的训练,如加强拨珠指法、听看珠算、加减听心算及单积一口清等训练,提高珠心算选手培训的质量与效率。

(三)动静结合

   所谓培训中的“静”是指数码书写,“动”是指珠算或心算。数码书写看上去好象没什么必要,其实在比赛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位数较少的乘、除算,与其说比计算,倒不如说比书写。书写与计算一样的重要,贯穿整个运算过程。计算速度快,书写的速度跟不上,计算再快也是徒劳。别看只有十个数字,要写好也是很不容易。很多选手不是因为数字书写慢,就是因为书写不规范、潦草发生题目结果差错,导致最后的成绩不理想。要写出一手又快又好的数字,必须按要求去练习,但不要在训练课中刻意安排时间,而是作为弹性练习,慢慢地提高数码书写的水平,提升个体综合能力。

(四)培养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瑜苑所著的《成就孩子一生的88个习惯》中写道:“‘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习惯即命运,任何成功都是从培养习惯开始的。好的习惯是人们走向成功的钥匙,而坏的习惯是通向失败的敞开的门。对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在考试中获得高分重要千倍万倍。”珠心算选手的培训,不仅要训练他们的技能,更要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有了好的习惯就会有好的收获。比如训练课中需要用到的用具、资料——算盘、笔、练习本、练习题等都要按要求统一、规范放置;同时要培养学生“一心多用”的注意分配习惯,使多位数运算能做到算写同步;还有自觉学习、专心致志的习惯等等,这些不仅对珠心算有用,也必将成就他们的未来。



相关新闻: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6657号